《生活垃圾管理條例》已經實施了半個多月,目前大多數居民都能夠熟練使用小區垃圾房,比較精準的實現垃圾分類投放。
那么小區垃圾房一般都建在哪里呢?
1、小區垃圾房在選址之前可以由居委會牽頭,收集住戶對小區垃圾分類房位置的看法,并對附近住戶做好工作。因此,小區垃圾房的位置和外觀應盡可能的隱蔽、至好不要在密集住宅區,可以選擇在次密集住宅區、次入口處。
2、小區垃圾房選址盡可能地在城市下風向,有助于消散小區垃圾房氣味對小區住戶的影響。
3、小區垃圾房位置應靠近道路或便于清理車輛運輸,并且為清運車輛流出足夠的工作區域。讓清運車輛能夠高效收集垃圾既能提高垃圾分類房的垃圾收集效率,也能很大程度的減少給附近住戶的困擾。
4、小區垃圾房建設地點應和居民建筑間隔保持10米以上。
5、小區垃圾分類房應采用封閉式結構,努力做到垃圾轉運不外露。
垃圾分類后會被送到分類垃圾桶廠家而不是填埋場,既可以減少占地,降低垃圾處理成本,又可避免填埋和焚燒產生的環境污染,還能變廢為寶。垃圾分類也是收集垃圾分類化利用的前提與基礎,為循環經濟的突破口,具有社會、經濟、生態三方面額效益。
總的來說,小區垃圾分類站的選址應盡量方便小區內所有住戶,同時將對小區內住戶的影響、小區內整體形象降至至低。